過去我常以一句「十步之內,必有芳草;陋巷之中,就有春天」談隱性台灣,可惜的是,這樣的文化卻在迅速消失中。隱廬,正因繫念於此而有,希望這空間的出現,能讓有緣人身居巷弄而上下古今,遊於經典而安頓身心,修行實作而道藝一體。
生命的安頓——為隱廬而寫
【林谷芳/文】
術家,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博士,現任教於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。 自小由其父(倪再沁老師)啟蒙,於藝術史多所觀照,尤其關注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中的民族化及左翼傾向。創作則以木刻版畫和觀念藝術為主
◆ 臺灣美術史概說:從日治時期到一九七○年代